
提到真性包茎,很多人会联想到先天性或自幼存在的状态。但实际上也存在“成年后才患上真性包茎”的情况,这种状态被称为后天性真性包茎。
所谓真性包茎,是指无论勃起状态还是非勃起状态下包皮均无法完全翻转的病症,其成因不仅限于先天因素,也可能后天形成。那么,为何成年后会出现包茎问题呢?
本文将立足于年均实施1000例包茎手术的临床经验,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从专业角度通俗易懂地解析后天性真性包茎的主要成因。
后天性真性包茎的形成机制——包皮炎症与瘢痕化
首先阐述后天性真性包茎的基本形成机制。关键在于包皮的慢性炎症及创伤性瘢痕化(硬化)。当包皮反复发生炎症或出现微小裂伤时,愈合过程中皮肤组织会逐渐硬化增厚并丧失弹性。
最终导致包皮开口逐渐变窄,原本可外露的龟头可能完全无法暴露(即真性包茎)。尤其需警惕的是,包皮反复裂伤形成的瘢痕会呈白色硬化,最终形成橡皮筋状的硬性环状结构(束带)。
包皮硬化变窄的背景因素中,龟头包皮炎(龟头与包皮的炎症)反复发作尤为关键。例如长期处于不洁环境或感染念珠菌等真菌时,易反复引发龟头包皮炎,导致皮肤破损溃烂。这类慢性炎症的累积会逐渐丧失包皮柔韧性,可能导致后天性真性包茎。
因此“引发包皮硬化程度的炎症”成为关键要素。
糖尿病与后天性真性包茎的关联
根据笔者临床经验,多数后天性真性包茎患者存在糖尿病相关因素。实际诊疗中,不少自称“体检从未提示糖尿病”的患者经详细检查后,常发现隐性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甚至存在因包茎问题就诊后,才被确诊糖尿病的案例。
海外研究也指出,约三成的后天包茎患者存在糖尿病病史;而在不知情就诊的后天包茎患者中,约12%经检查确诊为新发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这一重要发现表明:“成年后突然出现真性包茎时,可能潜藏糖尿病风险”。
为何糖尿病患者易患包茎?其一在于高血糖导致感染风险升高。
血糖控制不良时,尿液易渗出糖分,包皮内环境形成利于细菌及真菌(如念珠菌)滋生的高糖状态。由此频繁引发龟头包皮炎或念珠菌性包皮炎,导致包皮反复出现裂伤与溃烂。此外,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迟缓,导致裂伤难以愈合,易发展为慢性化及瘢痕化。
上述病理机制的累积效应会引发包皮口硬化与狭窄,进而易发展为真性包茎。事实上,“后天性真性包茎+包皮裂伤”的组合是糖尿病的重要征兆。台湾研究显示,28名伴有包皮裂伤的后天性包茎患者全部为未确诊糖尿病患者,而无裂伤的后天性包茎患者中仅7.1%发现糖尿病。
研究者据此得出结论:“伴有裂痕的包茎是年轻男性糖尿病的特异性征兆”,强烈建议此类患者进行血糖检测。反过来说,这意味着某些糖尿病患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病情恶化,最终通过包茎症状“显现”出来。
硬化性苔藓引发的后天性真性包茎
除糖尿病外,硬化性苔藓作为皮肤病变是导致后天性真性包茎的重要原因。硬化性苔藓(正式名称为硬化性萎缩性苔藓)是男性阴茎龟头及包皮处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变。虽然普遍认知度不高,但该病症实为未接受包茎手术男性中持续性包皮炎症的常见诱因。
硬化性苔藓侵袭阴茎时,包皮可能出现白色斑点、糜烂、裂痕或皮肤干瘙。初期因自觉症状轻微易被忽视,但炎症进展会导致皮肤弹性丧失、硬化加剧,最终可能引发包皮无法翻转(形成真性包茎)。
事实上,硬化性苔藓引发的慢性炎症会导致包皮前端(包皮口)逐渐狭窄,从而诱发真性包茎或嵌顿包茎(即包皮翻出后无法复位,导致龟头受压的状态)。
换言之,硬化性苔藓同样是导致后天性真性包茎的主要病因。其确切病因虽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包皮内积聚的尿液及包皮垢等刺激物引发的慢性炎症是诱因之一(因此在包茎手术普遍的欧美及犹太教徒群体中,该病症极为罕见)。此外,研究表明肥胖人群及存在尿道下裂等解剖学因素者患病风险较高。
无论如何,该病症一旦进展,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根本性对策仍是包茎手术(切除患部包皮)。硬化性苔藓不仅会导致包茎,其潜在风险亦不容忽视。若放任不管,持续性炎症可能导致患处皮肤癌变(阴茎癌)。
实际数据显示:约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阴茎癌患者合并硬化性苔藓病史,而硬化性苔藓患者中最高达12.5%的病例最终发展为阴茎癌。虽然阴茎癌本身较为罕见,但若因硬化性苔藓导致后天包茎,务必尽早就医接受诊断与治疗(包茎手术)。
其他后天性真性包茎的成因

除糖尿病和硬化性苔藓外,成年后包皮无法翻转的原因尚有以下几种:
慢性不洁状态:
若未充分清洁阴部,包皮内会积聚包皮垢和尿液导致细菌滋生。由此反复引发慢性包皮炎或龟头包皮炎,皮肤炎症溃烂将加速瘢痕形成。尤其需警惕需要护理的老年群体等无法自主保持清洁的情况。事实上,老年男性后天性包茎常被认为源于卫生条件欠佳的环境。
过度摩擦与物理刺激:
强烈摩擦也是损伤包皮的重要因素。性交或自慰时若润滑不足,易在薄弱的包皮内侧黏膜产生微小裂伤。穿着紧身内裤或进行剧烈运动导致阴部持续摩擦同样会造成损伤。一旦形成的裂伤反复发生就会瘢痕化,最终导致包皮口变窄。
性传播感染(STI):
性传播感染引发的溃疡或糜烂若发生在包皮上,愈合后形成的瘢痕可能导致包皮狭窄。例如生殖器疱疹或梅毒会在阴茎部位形成伴有疼痛的溃疡,若愈后留下瘢痕则会丧失皮肤柔韧性。淋球菌或衣原体引发的龟头包皮炎若炎症严重亦会导致类似后果。频繁感染此类病原体是包茎恶化的诱因之一。
不当包皮操作:
强行剥离狭窄包皮口可能导致龟头周围发生裂伤。尤其在儿童期父母过度剥离包皮,或医护人员强行剥离的情况下,可能形成瘢痕导致后期出现真性包茎。
导尿管反复留置:
尿道长期留置导尿管会刺激包皮口引发炎症和瘢痕形成。多次拔插导管更易造成损伤,医疗现场需特别注意。
皮肤老化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弹性下降,男性因勃起及性生活频率降低,包皮口易出现收缩。老年男性常反映“年轻时能正常翻开,近期却无法翻动”,皮肤本身老化亦是诱因。此类情况同样易产生微小裂痕,进而发展为瘢痕组织。
综上所述,后天性真性包茎的形成涉及多重因素。其共同特征在于:包皮因慢性损伤(炎症或撕裂)长期累积,导致组织硬化收缩。
总结
成年后突然出现包皮无法翻转的情况难免令人焦虑,但正如本文所述,背后可能潜藏着糖尿病、硬化性苔藓等不容忽视的病因。尤其当反复出现包皮裂伤或炎症时,切勿抱着“过段时间就会好”的想法放任不管,务必及时接受专业医师诊疗。
通过血糖检测和皮肤检查,可诊断潜在糖尿病或硬化性苔藓等皮肤疾病。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如糖尿病需血糖控制、感染需抗菌/抗真菌治疗、硬化性苔藓需包茎手术等),可有效阻止症状恶化。
若放任真性包茎不管,不仅卫生管理困难且感染风险升高,还可能影响性生活。除治疗原发疾病外,多数情况下需结合包茎手术进行根本性治疗。与其因羞怯而忍耐,不如尽早咨询专业人士,通过及时干预重获健康舒适的生活。
作者:元神賢太
青山赛俪丝医院/船桥中央医院院长/医疗法人社团赛俪丝理事长。1999 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 日本外科学会认证外科医生。 美容外科医师资格(日本美容外科学会)。 美容外科医生协会理事。 拥有超过 20 年的美容外科医生、包皮和阴茎治疗经验。 被命名为LIPAS和LIPAS G的创造者,是日本领先的专家。 他在 Youtube 的 “元神Channel”上开设的男性性爱讲座广受好评。他还将改善男性更年期(LOH 综合征)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LIPAS和LIPAS G是医疗法人社团赛俪丝的注册商标。

请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或搜索本院的微信号“sailisiyuan”加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