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脱发症是一种突然出现头部头发呈圆形脱落的自身免疫性脱发症。它是一种后天性非瘢痕性(毛囊未受损)脱发,被认为是免疫细胞攻击生长期的毛囊所致。虽然常被认为与压力有关,但确实有因强烈精神压力而发病的案例,但压力并非唯一直接原因。遗传因素、身体状况不佳、分娩等多种诱因均可能参与其中,压力仅被视为其中一个“诱因”而已。
斑秃是一种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疾病,轻症病例可能自然缓解,但重症病例则可能出现脱发范围扩大、反复发作的情况,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QOL)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将从美容皮肤科医生的视角,对圆形脱发症的治疗进行讲解,涵盖病因、类型概述及最新治疗方法。
圆形脱发症的类型(单发型、多发型、全头型等)
圆形脱发症根据脱发范围和程度可分为几种类型。主要类型如下:
- 单发型:仅出现一个脱发斑(秃斑)的类型。该类型相对较轻,直径数厘米的圆形脱发斑单发出现。
- 多发型:脱发斑在头部多处(2处以上)出现的类型。小圆形脱发斑散在分布,数量可能增加。若脱发斑之间不融合,也称为通常型。
- 全头型:脱发进展,头部头发几乎全部脱落的重症类型。眉毛和体毛保留,但头部头发完全脱落。
- 泛发型:脱发不仅限于头部,还波及全身体毛、眉毛和睫毛的最严重类型。即所谓的“包括眉毛在内的全身性圆形脱发症”,几乎所有毛发均脱落。
※此外,还有脱发带状进展于后头部至侧头部的“蛇行型”等特殊类型。
斑秃的治疗方法(基于2024年指南)
斑秃的治疗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脱发范围和活动性)、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有多种选择。日本皮肤科学会2024年版斑秃诊疗指南中,推荐的代表性治疗方法包括类固醇局部注射疗法、局部免疫疗法、类固醇外用疗法等。以下将对主要治疗方法的原理、效果以及优缺点(如副作用和治疗周期等)进行比较和解释。
外用疗法(外用药物治疗)
类固醇外用药物(外用药)是治疗圆形脱发症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采用的基本方法。将强效类固醇药膏或乳液每日涂抹于脱发部位1~2次,可抑制局部炎症并促进毛发生长。指南中建议对单发型至无融合趋势的多发型病例,每日进行强效(Strong~Very Strong级别)的类固醇外用疗法。正确使用时相对安全,是适用于从儿童到成人各年龄段的首选治疗方法。外用药无痛且可在家中简便实施,但通常需要持续治疗数月才能显现效果。
此外,对于脱发范围广泛或重症病例,可能无法达到充分的毛发生长效果。米诺地尔外用药(生发剂)有时也会作为辅助治疗使用。米诺地尔原本是治疗男性型脱发症的药物,但有报告指出,部分圆形脱发症患者通过使用5%米诺地尔外用药可观察到脱发范围缩小。然而,目前米诺地尔对圆形脱发症治疗的有效性尚未充分证实,且在日本属于适应症外(保险不覆盖)用途,因此需自行承担风险使用。
特别是对于脱发范围广泛的重症病例,疗效难以期待,仅作为辅助疗法之一,处于“可以尝试”的程度。氯化卡普罗尼外用液(即所谓的氟化物溶液等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是一种常用于改善头皮血液循环的外用药。在日本,该药物对圆形脱发症的治疗已获保险适用,并在许多临床实践中与类固醇外用药联合使用。该药物几乎无副作用且安全,但单独使用时无法期待强烈的生发效果。
虽然过去的研究提示其短期有效性,但近年来关于有效性的新证据匮乏,目前主要作为轻症病例的联合疗法使用。
类固醇局部注射疗法(局部类固醇注射)
类固醇局部注射疗法是通过直接向脱发部位的皮肤注射类固醇药物(主要为曲安奈德水悬注射液等局部用皮质类固醇),以抑制毛囊周围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的治疗方法。该疗法是少数对单发型或多发型圆形脱发(脱发斑1~数个)显示出高疗效的治疗方法,指南中也将其列为成人典型型(单发型、多发型)的强烈推荐治疗方案。实际上,随机对照试验也报告称,接受局部注射的组别明显具有更高的毛发生长率,因此该疗法具有相对确立的证据基础。通过将类固醇直接注入皮内,药物可高浓度作用于毛囊周围,因此具有快速起效的特点,多数病例在1个月左右即可观察到毛发生长。
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类固醇局部注射疗法是治疗圆形脱发症时效果最为显著的治疗方法。局部注射通常以3~6周为周期进行,逐步向脱发部位注射类固醇溶液。注射时可能伴随疼痛,因此必要时会在术前涂抹局部麻醉膏(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复合膏等)后进行治疗。若脱发区域广泛,需在多个部位进行注射,因此该疗法适用于脱发范围有限的病例。然而,由于疼痛问题,对儿童实施该疗法可能存在困难。
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皮肤凹陷(因皮肤萎缩导致的凹陷),通常数月内可改善,但根据浓度和注射量不同,也可能留下色素沉着。因此,施术者需严格控制浓度和剂量,并在充分告知患者风险后进行治疗。
显著改善的病例介绍
以下是笔者诊所治疗的一例患者。该患者为30多岁男性,发病初期后枕部和颞部出现直径3~5厘米的脱发斑,曾在其他医院接受过类固醇静脉滴注、口服药物等内科治疗及外用药治疗,但病情进展并发展为全头型。初诊时已处于全头型圆形脱发状态。(下图)
开始进行类固醇局部注射(肯纳可特注射)疗法。以3周左右为间隔,对脱发部位进行类固醇局部注射。共进行了7次肯纳可特注射,约1个月后,脱发斑处开始长出细毛。(下图为肯纳可特注射1个月后的状态)
5个月后,头发几乎恢复到不易察觉的程度。患者本人也非常高兴地表示“头发开始生长”,并积极考虑重返工作岗位。(下图为肯纳科特注射后5个月的状态)
因此,即使是全头型斑秃,通过适当的治疗,也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显著改善。
内科治疗(口服药物或静脉注射治疗)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全身给药(口服药物或静脉注射)在脱发迅速进展的重症病例中会被考虑。特别是发病早期的大面积斑秃,有时会通过短期住院进行糖皮质激素脉冲疗法(静脉注射大量糖皮质激素)来缓解急症。
全身性类固醇治疗虽可在短期内有效抑制脱发进展,但有研究指出复发率较高,且缺乏明确证据表明其能改善长期预后。由于副作用风险较高,不建议长期持续使用,仅作为临时性救济措施。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及存在副作用风险,原则上不建议使用。
■JAK抑制剂
JAK抑制剂(JAK抑制剂)是近年来针对重症斑秃的新型口服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斑秃病理机制中的“自身免疫导致的淋巴细胞对毛囊的攻击”,从而促进毛发生长,主要用于重症至极重症患者。2022年6月,JAK1/2抑制剂(巴瑞替尼片)在日本获批用于治疗重症斑秃,2023年9月,JAK3/TEC家族抑制剂(利妥昔单抗片)也新增为医保适用药物。这些口服JAK抑制剂在海外的大型临床试验中已证实其有效性,指南中也将其作为重症难治病例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强烈推荐。
实际上,在针对包括全头型、泛发型在内的重症患者的试验中,服用后报告了显著的毛发生长率提升,为现有治疗未能取得充分效果的病例带来了突破性的治疗希望。另一方面,口服JAK抑制剂也存在需注意的风险。由于其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如带状疱疹、肺炎等),并可能引起血液检查指标异常(如肝酶升高、胆固醇升高等)。此外,该药物费用高昂,在用于与生命无关的疾病(如斑秃)时,需谨慎评估“疗效是否超过风险”。
日本皮肤科学会已制定了提供JAK抑制剂治疗的条件,规定仅在具备丰富圆形脱发症诊疗经验且能管理副作用的医师所在的医疗机构,在适当选择患者的基础上进行给药。具体而言,应仅限于符合指南规定的严重程度标准(如SALT评分50分以上)且现有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病例,在治疗过程中需谨慎观察病情并判断停药时机。因此,JAK抑制剂虽具有潜力,但因需严格管理副作用且依赖专科医生随访,可被视为“高风险、高回报”的治疗方案。
■抗过敏药物
抗过敏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的口服治疗,也被部分圆形脱发患者作为辅助疗法使用。尽管针对圆形脱发本身直接促进毛发生长的证据较弱,但在患者存在特应性皮炎等过敏体质的情况下,有时会联合使用以期待改善体质。事实上,日本的研究显示,联合使用抗组胺药的组别在脱发范围缩小方面有一定趋势,因此对于具有过敏性体质的圆形脱发患者而言,这是一种可选方案。该药物副作用较少且安全,但并非单独使用即可带来显著生发效果的治疗手段,因此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塞法兰汀(如尤米·蒂奥药等)是一种源自乌头科植物的抗过敏药物,自古以来就被用于治疗圆形脱发。据称具有免疫调节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由于在日本国内有保险覆盖,因此被广泛处方。虽然在许多病例中可以安全使用,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来证明其促进毛发生长的效果。近年来有研究比较了塞法兰汀单药治疗与少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两者无显著差异。指南中将其定位为“可作为单发性及多发性斑秃的辅助治疗之一(推荐等级2C)”。
其副作用极少是优势,但不应过分期待其显著疗效。甘草酸、甘氨酸、甲硫氨酸复方片(含抗炎成分及氨基酸的复合药物)也是日本常用于治疗斑秃的口服药物。该药用于抑制炎症、改善肝功能,可作为避免口服类固醇时的辅助手段,但其科学有效性同样有限,仅被定位为“可作为联合疗法之一(2C)”。由于安全性较高,医生可根据情况开具处方,但单独使用时难以期待显著的生发效果。
光线疗法(紫外线照射治疗)
紫外线疗法是一种通过向脱发部位照射医疗用紫外线,抑制免疫反应以促进毛发生长的治疗方法。该疗法最初应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现也适用于斑秃。具体方法包括:PUVA疗法(口服或外用光敏物质索拉芬后照射长波紫外线UVA)、窄谱UVB疗法(照射波长约311nm的紫外线B)、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等。紫外线具有抑制皮肤免疫细胞的作用,在斑秃患者中,尤其是全头型或泛发型等广泛脱发病例中,已报告有效案例。
指南中指出,对于常规外用疗法效果不佳的成人单发性或多发性病例,可考虑联合使用窄谱UVB疗法等。光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并需反复照射数月。照射频率因症状而异,通常以每周1~2次的频率进行数十次照射,效果评估需耗时3~6个月。副作用包括照射部位皮肤出现红肿、刺痛感或瘙痒,甚至可能发生水疱(类似烧伤的反应)。
此外,长期治疗可能存在色素沉着和皮肤老化的风险,因此治疗适应症需谨慎判断。由于需考虑未来对皮肤的影响,一般不推荐对儿童进行紫外线疗法。尽管治疗过程较为繁琐,但对于其他治疗无效的重症病例,仍具有尝试价值。
局部免疫疗法(接触性皮炎疗法)
局部免疫疗法(接触免疫疗法)是通过人工诱发皮肤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肤炎),改变免疫平衡,促进毛发再生的治疗方法。具体而言,通过在脱发部位涂抹SADBE(二丁基鲨烯酸酯)或DPCP(二苯基环丙烯酮)等药物,故意引发皮肤炎症,并通过反复治疗引导自身免疫反应向抑制方向发展。首次使用高浓度(约1~2%)药物对患处进行致敏(引发过敏反应),数周后改用低浓度药物每周涂抹一次,随后逐步提高浓度,直至出现轻度红肿或瘙痒的程度持续治疗。
从治疗开始到毛发再生可能需要半年至一年以上时间,因此需要患者坚持定期就诊。局部免疫疗法即使对脱发范围较广的患者(如多发型S2以上、全头型或泛发型)也可能产生效果,因此是重症病例的重要治疗选择。事实上,某项系统性综述显示,该疗法的有效率整体为65.5%,其中斑状多发型约75%,全头型和泛发型约55%的患者可观察到一定程度的毛发再生。虽仅约30%的病例达到完全缓解(毛发完全恢复),但对于传统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而言,该疗法仍具有重要意义,因其可能使毛发重新生长。
根据笔者的观察,曾有全身型患者在局部免疫疗法后眉毛和体毛重新生长,成功回归社会。因此,若适应症合适,尝试该疗法具有较高价值。然而,也需了解局部免疫疗法的缺点。首先,治疗期间会故意引发皮肤瘙痒(湿疹),可能出现剧烈瘙痒、皮肤发红或溃烂等症状。特别是对于原本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的患者(如特应性皮炎患者),瘙痒症状可能加重,需特别注意。
在重症病例中,从治疗开始到效果评估可能需要半年以上时间,就诊负担也会增加。此外,截至2023年,该治疗在日本尚未纳入医保范围,需自费治疗。由于属于高度先进医疗,开展该治疗的医疗机构有限,且药物制备管理也需要专业技术。如需接受治疗,建议先寻找可开展该治疗的皮肤科医疗机构,并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后再开始治疗。
尽管治疗过程耗时且繁琐,但局部免疫疗法仍是目前治疗重症斑秃的有效治疗选择,指南中也将其定位为“无论年龄,重症病例均可采用(推荐等级2B)”。
其他治疗方法
除上述方法外,斑秃还有几种辅助治疗方法。
- 冷却疗法(冷冻疗法):将干冰或液氮压在脱发斑上进行冷却,抑制异常活跃的免疫细胞功能以促进毛发生长。治疗时会感到凉爽刺激和轻微疼痛,但操作简便且几乎没有严重副作用。主要适用于小范围脱发斑,是一种安全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治疗方法。然而,其促进毛发生长的证据并不充分,疗效有限。若无效则应及时停止治疗等,判断时机也至关重要。
- 超级激光疗法(近红外线照射):通过特殊装置发射的直线偏振型近红外线照射脱发部位的物理疗法。旨在通过将光线传递至皮肤深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调节免疫平衡。由于疼痛和副作用较少,有时会作为辅助治疗尝试用于单发性或多发性患者。然而,关于毛发生长的效果,目前尚未得到医学上确立的结论。目前部分诊所已引入该疗法,但其地位尚未达到基于科学证据的标准治疗水平。
- 假发/发套的应用: 虽非治疗本身,但建议使用医疗用假发或帽子遮盖脱发部位。使用假发不会对斑秃的病程产生不良影响,反而能缓解外貌焦虑,有助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心理上的益处。在头发重新生长期间,可大胆利用此类措施。
总结
本文介绍了斑秃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轻症病例,通常首先采用外用激素或局部注射治疗,若效果不佳,则考虑结合局部免疫疗法、光疗或口服治疗(如JAK抑制剂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斑秃的早期就诊和持续治疗至关重要。发现脱发时切勿自行判断,应尽早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斑秃是一种通过适当治疗可期待改善的疾病。选择适合症状的最佳治疗方法,并以耐心和毅力坚持治疗至关重要。我也希望能够陪伴每位患者,为其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和支持。若您正为斑秃所困扰,请务必咨询经验丰富的医生。
作者:元神賢太
青山赛俪丝医院/船桥中央医院院长/医疗法人社团赛俪丝理事长。1999 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 日本外科学会认证外科医生。 美容外科医师资格(日本美容外科学会)。 美容外科医生协会理事。 拥有超过 20 年的美容外科医生、包皮和阴茎治疗经验。 被命名为LIPAS和LIPAS G的创造者,是日本领先的专家。 他在 Youtube 的 “元神Channel”上开设的男性性爱讲座广受好评。他还将改善男性更年期(LOH 综合征)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LIPAS和LIPAS G是医疗法人社团赛俪丝的注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