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本境内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数量的增长已成为严峻社会问题。厚生劳动省艾滋病动向委员会于2025年9月26日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度新确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达994人(最终统计值),较上年增加34人,连续两年呈现上升趋势。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报告病例中约三成属于“在罹患艾滋病(后天免疫缺陷综合征)后才首次发现HIV感染”的案例。这表明仍有大量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病情恶化,直至发展为艾滋病才获得确诊。HIV/AIDS绝非与己无关,是每个人都应掌握正确知识并采取预防措施的传染病。
发达国家中唯独日本呈增长趋势?国际对比
有观点指出,在发达国家中,唯独日本的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数量持续攀升。自1990年代欧美国家普及抗HIV药物(即多药联合疗法,俗称鸡尾酒疗法)以来,欧美地区艾滋病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新发病例报告数也较高峰期急剧减少。虽然部分地区曾因民众警惕性降低导致HIV感染再度成为问题,但通过定期检测和早期治疗的严格执行,欧美地区目前仍有效控制着艾滋病发病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由于未能及时发现HIV感染并启动规范治疗,日本的艾滋病患者数量始终未能减少,甚至被指出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持续新增艾滋病患者的国家。事实上,自2006年以来,日本新增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报告数长期维持在每年1000至1500例的横盘状态。例如2017年新增HIV感染者976人、新增艾滋病患者413人,合计约1389人(日均约4人),其中每日至少有1人属于“突发性艾滋病”——即通过检测才首次得知已发展为艾滋病的病例。
这反过来意味着“至少有10年前感染却未被察觉的人群”数量相当庞大。长期以来,日本的新增报告数始终居高不下,其中艾滋病发病病例(即“延误诊断病例”)占比约维持在30%左右。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情况则呈现不同趋势——HIV感染者总数普遍呈下降态势。
以美国为例,2018至2022年间新增HIV感染者数量减少约12%。其中青少年群体(13-24岁)感染率下降30%是主要因素,分析认为这得益于暴露前预防性服药(PrEP)的普及、HIV阳性者病毒抑制治疗的全面实施以及积极检测活动的成效。从全球范围看,2010年以来新发HIV感染者数量已减少约39%,多国在遏制HIV流行方面的努力正取得实质性成果。
日本邻国的状况也具有参考价值。韩国报告2024年新增HIV感染者975人,较上年(1005人)减少约3%。韩国政府提出“2030年前将新增感染者减半”的目标,正推进多项政策,包括PrEP的公共支持、检测体系扩充以及对感染者的持续治疗支持。
事实上,韩国与日本相似,约90%的新增感染者为男性,其中约64%通过同性间性行为感染。但通过强化青年教育及风险行为警示,该国近年已实现新增感染报告的微幅下降。综上所述,除日本外,其他主要国家及地区整体上实施了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措施,呈现出抑制新增感染及下降趋势。
日本感染率上升的原因:性教育缺失与认知不足
那么为何日本的艾滋病感染率非但未降反升?背后存在多重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性教育与健康教育的缺失。日本学校教育及社会性教育体系存在不足,导致年轻群体缺乏充分的艾滋病预防知识。
过去围绕性教育内容曾引发争议,导致教育现场难以开展深入指导。结果导致“缺乏避孕及性传播疾病预防正确知识便步入成年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专家强调,预防HIV感染最关键的是教育,预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现状是,日本许多年轻人在未充分了解HIV/AIDS准确知识与危害性的情况下,可能正从事高风险行为。
但艾滋病绝非特定群体的专属疾病。虽然日本约70%的感染途径源于男性间性接触,但异性间性接触感染比例也达15%左右。这意味着即使异性间性行为也无法保证安全,任何人都可能感染。必须消除“自己不会感染”的误区,面向全民开展正确性教育与宣传。
此外,厚生劳动省等公共机构的宣传教育力度不足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厚生劳动省每年都会配合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举办宣传活动,并在每年6月左右的“HIV检测普及周”期间呼吁民众接受免费匿名检测,但这些信息能否真正触达普通民众——尤其是年轻群体——仍存疑。
事实上,日本的HIV检测实施数量已陷入停滞状态,检测体系也存在不足。尽管保健所提供免费匿名检测服务,仍有许多人因“与自己无关”或“难为情”等理由拒绝接受检测。结果导致未接受检测就发展为艾滋病的新发病例占报告总数的30%。
日本未能像欧美国家那样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HIV阳性者来大幅减少患者数量。厚生劳动省艾滋病动向委员会也提及“存在大量未被充分诊断的无症状HIV感染者”,呼吁扩大检测机会并完善就诊便利环境。这反过来表明,当前的宣传教育和检测供给仍显不足。作为医生,我深切感受到行政部门、医疗现场与市民需携手合作,向社会广泛传播“HIV检测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与治疗的重要性:阻止疾病恶化
关于HIV/AIDS最需强调的核心信息是:“只要实现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就能避免发展为艾滋病并安享天年”。当前医疗技术虽尚未能彻底治愈HIV感染(即清除体内病毒),但通过规范服用抗HIV药物,可有效抑制体内病毒复制,从而预防艾滋病发作。
若不接受治疗任其发展,HIV将在数年至十余年的无症状期内逐步破坏免疫系统,最终引发机会性感染等多种疾病。这便是艾滋病发作的状态。但只要持续接受治疗,即使感染HIV也能阻止疾病进展至艾滋病阶段。科学研究证实:当抗HIV药物将病毒载量抑制至“检测不到水平”时,其传染性几乎为零。
换言之,只要早期发现并坚持规范服药,HIV已逐渐不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我之所以呼吁早期发现HIV/AIDS,正是为了避免“在不知情状态下”病情恶化至AIDS阶段。或许读者中有人正担忧“若自己感染了HIV该如何是好…”。
仅凭症状无法判断是否感染HIV,且感染后多年无症状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正因如此,若感到不安请务必立即接受检测。日本全国的保健所及部分医疗机构均提供免费匿名HIV检测服务。
检测结果通常一周内可知晓,近年更普及了当日出结果的检测及邮寄检测试剂盒。若结果为阴性可安心无忧,即便不幸呈阳性,通过及时治疗也能如前所述维持与常人无异的正常生活。相较于因恐惧而拖延带来的风险,接受检测的益处不可估量。
若存在感染疑虑:PEP紧急预防措施
当您刚经历“昨夜行为可能导致HIV感染”等高危事件时,其实存在预防感染的有效途径。医疗领域称之为PEP(暴露后预防性服药),即在可能接触HIV的事件(性行为或注射事故等)发生后,尽快(最迟72小时内)开始服用抗HIV药物,并持续4周(28天),从而阻止病毒在体内完成感染过程。
简而言之,其原理如同“在病毒开始体内复制前用药物将其扼杀”。PEP最初用于医疗工作者意外接触HIV阳性者血液(如注射事故)时的感染预防,近年来也开始应用于无套性行为后的感染焦虑场景。有研究表明,若正确实施PEP,可将HIV感染风险降至近乎0%,堪称紧急情况下的终极解决方案。
但PEP存在关键前提:必须与时间赛跑。若超过暴露(高危行为)后72小时,其效果将急剧下降。此外需连续4周每日规律服药,且必须经医生诊疗后开具处方。
虽然在日本尚未普及,但部分艾滋病专科门诊及性病诊所已提供PEP服务。若存在高危行为且感到不安,请尽快前往此类医疗机构咨询。若能在恰当时机启动PEP,或许能避免“事后追悔莫及”的局面。
与PEP相对应的概念还有PrEP(暴露前预防性服药)。该方案适用于未感染HIV者,通过每日服用抗HIV药物降低未来感染风险。对于高感染风险人群(如存在HIV阳性伴侣或发生不特定多数性行为者)尤为有效,在欧美地区已广泛应用。日本亦有获批药物,部分诊所可提供处方(自费诊疗)。
总结
日本境内HIV/AIDS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严峻课题。当其他发达国家成功降低新感染率之际,日本却陷入孤立状态,其根源在于性教育与公众意识普及的滞后等社会因素。但为时未晚——我们坚信只要每个人掌握正确知识并改变行为模式,现状必将得到改善。
首要原则是贯彻安全性行为。与非固定伴侣发生性行为时,请正确使用安全套,这不仅是避孕手段,更是从预防性传播疾病的角度保护自己与对方。即使性伴侣固定,双方共同接受检测确认健康状况也至关重要。
当前日本梅毒等其他性传播疾病也呈激增态势。不仅要提高对艾滋病的警惕,更需增强对各类性病的防范意识,切忌抱有“自己没事”的侥幸心理。再次强调:若感到不安,请养成尽早接受艾滋病检测的习惯。
即使检测结果呈阳性,也请积极接受治疗。只要接受规范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寿命已能达到与健康人群相当的水平。反之,若因不知情而放任不管,则可能缩短宝贵的人生。若对检测或治疗存在不安或困惑,请务必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咨询。
作者:元神賢太
青山赛俪丝医院/船桥中央医院院长/医疗法人社团赛俪丝理事长。1999 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 日本外科学会认证外科医生。 美容外科医师资格(日本美容外科学会)。 美容外科医生协会理事。 拥有超过 20 年的美容外科医生、包皮和阴茎治疗经验。 被命名为LIPAS和LIPAS G的创造者,是日本领先的专家。 他在 Youtube 的 “元神Channel”上开设的男性性爱讲座广受好评。他还将改善男性更年期(LOH 综合征)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LIPAS和LIPAS G是医疗法人社团赛俪丝的注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