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勃起硬度正常,却难以达到高潮。延迟射精在中高年男性中意外普遍。其成因包括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激素水平下降等多种因素,而关键在于大脑的“动力”物质多巴胺及其抑制因子催乳素。
那么,通过服用含木豆(L-多巴)、L-酪氨酸、维生素B6等成分的“多巴胺类补充剂”提升性欲,能否改善延迟射精?本文将基于最新海外研究与临床实践,清晰解析其预期效果、局限性、安全性及应用优先级。
延迟射精的成因
延迟射精(射精延迟)是男性性功能障碍中认知最不足的领域之一。多巴胺作为深度参与脑内奖赏系统与性功能的神经递质,通过与催乳素的拮抗作用影响性欲与快感。
通常多巴胺具有“促进性功能”的作用,研究证实多巴胺激动剂可增强动物及人类的性行为。另一方面,血清素过度活跃会抑制射精反射,并通过刺激催乳素分泌导致射精延迟。
例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是延迟射精(性高潮障碍)的常见诱因,其作用机制包括下丘脑催乳素释放因子增加→高催乳素血症→性激素水平降低。在延迟射精患者中,多巴胺神经系统异常的显著特征在于高催乳素血症与低睾酮水平的关联。
研究显示,迟射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及早泄患者,且合并低睾酮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较高。Corona等人的大规模研究证实,迟射组患者的总睾酮与游离睾酮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26%的患者符合低睾酮症诊断标准。
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同样易引发射精延迟,有研究证实通过调节TSH至正常水平可改善迟漏症状。这些内分泌异常大多可通过多巴胺系统介导的机制解释(多巴胺缺乏→催乳素过量→性腺轴抑制)。
事实上,催乳素升高会导致性欲减退和射精困难,而使用多巴胺激动剂降低催乳素后可观察到性欲与快感增强。一项针对10名健康男性的试验表明,在人为升高催乳素后使用多巴胺激动剂卡贝戈林降低催乳素,可显著增强性欲和性功能。
由此可见,延迟射精患者很可能存在多巴胺神经系统功能低下(包括继发性激素变化)的问题,纠正该功能障碍的干预措施被认为具有治疗价值。此外,心理因素(如焦虑、紧张、注意力涣散等)也是延迟射精的重要诱因。
由于多巴胺还参与注意力集中与快感处理,改善多巴胺系统功能亦可能影响心理层面(如兴奋感与快感敏感度)。基于此,下章将探讨多巴胺能药物及补充剂改善延迟射精的临床证据。
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延迟射精的证据
针对延迟射精的药物治疗虽有诸多尝试,但均以小规模研究及病例系列为主,尚未确立标准疗法。文献中频繁提及的激活多巴胺神经系统的药物包括卡麦角林、安非他酮、金刚烷胺等。
此外亦存在使用普拉克索(帕金森病治疗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及精神兴奋剂(如哌甲酯、安非他明类药物)的案例。现将主要药物的证据总结如下:
卡贝戈林(Cabergoline)
作为多巴胺D₂受体激动剂,亦用于治疗高催乳素血症。通过激活多巴胺受体可降低催乳素水平并促进中枢性性功能。
一项针对延迟射精/无高潮症男性的回顾性研究显示,每周两次0.5mg卡贝戈林治疗后,约67%患者报告主观性高潮功能改善,其中逾半数恢复正常射精功能。在包含老年患者的131例分析中,治疗效果与给药周期及是否联合睾酮补充治疗存在显著相关性。
然而另项报告显示,对4例睾酮水平低下且伴轻度高催乳素血症的难治性病例用药后,仅1例出现改善,表明疗效存在个体差异。总体而言,卡贝戈林可能对部分由高催乳素血症引发的延迟射精/无高潮症有效,但因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其证据等级尚不充分。
此外,高剂量长期服用可能增加心脏瓣膜病风险(因5-HT2B受体刺激导致瓣膜增厚),故建议采用最低必要剂量并缩短疗程 (用于性交障碍的小剂量使用尚未报告严重心脏疾病)。
安非他酮(Bupropion)
作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主要用作抗抑郁药。因不作用于血清素,被视为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的抗抑郁药,某些情况下甚至被指出具有改善性功能的作用。
大鼠研究表明,本品可增强负责射精反射的神经活动,并强化输精管收缩反应。临床非盲试验显示,对非抑郁性延迟射精男性患者,每日服用150-300mg布普品后,70%病例的性满足度及勃起至射精所需时间均获改善。
另一项前瞻性研究(19例终生性射精障碍患者)显示,每日服用150mg缓释布普品持续2个月后,平均射精潜伏期缩短25%,射精控制感评分从0%提升至21%(评分范围为“一般~良好”)。但疗效存在局限性,仅约1/4患者达到“显著改善”,其余患者未见效果。
副作用方面报告了失眠、焦虑、头痛等轻度症状,但未出现需停药的严重不良反应。另需注意,有文献记载布普品偶尔会加重射精困难(一例36岁男性戒烟患者服药6天后出现射精障碍,停药后恢复)。
这可能与布普品微弱的血清素作用有关。综上所述,布普品可作为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诱发延迟射精的替代/联合疗法,或用于疑似多巴胺水平降低的延迟射精病例,虽存在一定有效性,但不能视为适用于所有人的特效药,仍需进一步研究。
金刚烷胺(Amantadine)
本品原为抗病毒药及抗帕金森病药,属于NM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在中枢具有促进多巴胺释放及抑制再摄取的作用。大鼠实验显示,阿曼他丁给药组出现性行为活跃化及射精潜伏期缩短现象,提示其通过增强多巴胺活性促进性功能。
尽管人类临床报告较少,但针对服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男性患者的病例系列研究显示,在每日服用100-400mg阿曼他丁的6例患者中,全部6例射精困难症状均得到改善。另有一项针对19名抗抑郁药诱发性功能障碍患者的系列研究也发现,42%的患者性功能获得改善。
然而另项针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的6周试验显示射精功能无变化,效果存在矛盾。目前支持阿曼他丁疗效的证据尚不充分,主要作为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引发延迟射精的辅助对症治疗手段进行尝试。
其他药物
除多巴胺直接作用药物外,各类药理机制的药物均被用于改善延迟射精。催产素(脑后叶激素)作为射精时生理性升高的物质,虽有经鼻给药改善性高潮障碍的个案报告,但在健康人群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未显示显著缩短射精时间的效果。
中枢兴奋剂(安非他命/右旋安非他命)曾用于17例延迟射精患者,旨在提升注意力并减少杂念,初步结果显示约47%患者报告性体验改善,35%患者达到性高潮潜伏期缩短。α1受体激动剂(米多君、麻黄碱类)因能促进输精管与射精管平滑肌收缩,被用于脊髓损伤等射精功能障碍病例,综述显示约21%病例恢复射精功能。
抗血清素药物西普洛丁自古用于改善抗抑郁药引发的射精延迟,虽病例数有限,但累积病例报告显示间断或连续每日服用2~16mg可产生疗效。盐酸盐酸蒽醌(α2受体阻滞剂)虽以勃起功能改善剂著称,但对性高潮障碍亦有疗效,一项29例临床试验显示55%男性患者性高潮功能获得改善。
抗焦虑药布普利酮(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使用时可减轻性副作用,有报告显示12例患者中半数性高潮功能得到改善。副交感神经兴奋剂贝他尼醇在小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中亦证实能改善抗抑郁药诱发性延迟射精。
多巴胺能补充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可归类为多巴胺能补充剂的物质包括:木瓜豆(又名八升豆)、L-酪氨酸、L-多巴(左旋多巴前体)、维生素B6(吡哆醇)、苯丙氨酸等。这些物质作为多巴胺的前体物质、合成辅因子或含多巴胺的植物成分,以提升中枢多巴胺浓度为目的被制成市售补充剂。
尽管网络上有迟漏症患者报告联合使用这些补充剂的情况,但目前缺乏充分的医学证据支持。下文将阐述各类补充剂对迟漏症的理论效果及安全性。
穆库纳豆(八升豆)
这种豆科植物在印度传统医学中被视为壮阳药,其种子含有天然L-多巴。由于L-多巴能通过血脑屏障转化为多巴胺,穆库纳豆被用于帕金森病的替代疗法及壮阳剂。
在人类临床研究中,针对不育男性每日服用5克木瓜豆的试验显示:压力激素皮质醇与催乳素水平下降,多巴胺和睾酮水平上升。该研究证实,受试者服用木瓜豆后心理压力显著减轻,精子数量、活动率等生殖功能均获改善。
多巴胺增加与催乳素降低作用在理论上对改善延迟射精有益,对于高催乳素血症或压力过大的患者,木瓜可能间接提升性功能。但目前尚无针对延迟射精本身的临床报告,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此外需注意,不同木瓜产品所含L-多巴含量存在差异,其有效浓度与吸收率较药物更具波动性。
L-酪氨酸
酪氨酸是由苯丙氨酸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是多巴胺等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直接前体物质。当体内酪氨酸含量不足时,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合成受阻,因此通过补充剂提升酪氨酸水平旨在增强多巴胺神经传递功能。
L-酪氨酸虽有时被用作提升抗压能力的营养补充剂(如维持军事压力下的认知功能),但其效果存在质疑。针对性功能的直接证据极为有限,目前尚未发现验证其对延迟射精有效性的临床试验。
动物研究显示,向神经性勃起功能障碍小鼠模型投喂酪氨酸后性行为有所改善,但对延迟射精及性高潮的影响尚不明确。不过部分临床医师及实践者报告称“每日服用500~1000mg酪氨酸配合维生素B6后更易达到性高潮”(※此为个人经验层面,非病例报告或学术论文)。
安全性方面,酪氨酸作为常见食品成分,适量摄入副作用较少,但高剂量可能引发焦虑、头痛、失眠等症状。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及服用部分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者需谨慎使用。
左旋多巴(L-多巴)
虽不建议将药品级左旋多巴(帕金森病治疗药)当作保健品使用,但有假说认为微量左旋多巴可增强性功能。左旋多巴是前文提及的魔豆主要成分,能直接促进多巴胺合成。
在对健康受试者单次给予100mg左旋多巴的试验中,虽未观察到主观性兴奋及阴茎血流变化,但男性受试者脊髓水平的性反射得到增强。该结果提示多巴胺参与性行为动机调控,但对射精时机本身的影响尚不明确。
此外,长期使用多巴胺前体可能引发耐受性及神经调节变化,未经专业指导擅自使用左旋多巴制剂存在风险。
维生素B6(吡哆醇)
维生素B6参与氨基酸代谢,作为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促进L-多巴转化为多巴胺。因此B6缺乏会降低多巴胺合成效率,为改善营养状态而为延迟射精患者补充B6具有合理性。
但健康人群补充后并不会导致多巴胺过量增加,故其缩短临床射精潜伏期的效果尚不明确。目前尚无临床研究证实单独补充B6可改善延迟射精,其应用定位是期待与其他营养素产生协同效应。
其安全性较高,常规剂量(数十毫克)几乎无副作用。但需注意:长期摄入极高剂量(数百毫克以上)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作为酪氨酸的上游必需氨基酸,可间接促进酪氨酸→多巴胺的合成。高剂量D-苯丙氨酸有时被用于缓解疼痛或提升情绪的营养补充剂中。
理论上在酪氨酸缺乏时具有补充效果,但日常饮食中缺乏的情况较少,因此对延迟射精的贡献尚不明确。安全性方面,适量使用无碍,但需注意苯丙酮尿症患者禁止摄入,且过量可能诱发高血压及兴奋症状。
多巴胺以外的辅助机制与综合干预
克服延迟射精需采取多维度策略,不仅限于调节多巴胺通路。尤其心理因素与生活习惯的改善,有时比营养补充剂更能产生显著效果。
减轻心理压力
约28%的延迟射精患者被认定为纯心理因素所致,焦虑紧张或过往心理创伤可能直接导致射精障碍。建议通过性心理治疗(性治疗)、放松训练及必要时心理咨询,改善过度压力与注意力涣散问题。
正如木瓜树(Mucuna pruriens)的案例所示,减轻压力能间接改善性功能。部分多巴胺前体补充剂通过中枢兴奋作用提升情绪与专注力,理论上可产生“增强性感与快感专注度,更易达到高潮”的次级效果。
提升敏感度与快感策略
延迟射精常伴随“对刺激的敏感度降低”及“快感减弱”现象。其成因包括过度自慰习惯(对强烈刺激产生耐受性)及年龄增长导致的阴茎感觉迟钝,这些因素会阻碍伴侣性行为中获得充分刺激与快感。
应对措施包括:调整自慰方式(改变刺激强度与频率)、进行敏感度训练(通过正念提升感觉专注力、使用阴茎振动刺激装置等),必要时可考虑激素补充疗法(通过补充睾酮改善敏感度与性欲)。实际案例显示,低睾酮患者经补充疗法后性欲减退症状改善,达到射精的主观门槛降低。
但针对睾酮水平正常的延迟射精患者进行的补充疗法安慰剂对照试验未显示明确改善效果,表明激素以外的因素同样重要。
针对致病药物的应对策略
若延迟射精由抗抑郁药或精神药物引起,减量/停药或更换药物为首选方案。例如使用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时,可与主治医师协商将药物替换为安非他酮,或联合使用安非他酮/米氮平以减轻性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引发的延迟射精,在条件允许时可考虑更换药种或联合抗胆碱能药物。若药物调整困难,可采用上述西普洛丁(按需口服)、阿曼他丁、育亨宾等药物作为应急方案。
其他生理因素的应对策略
当糖尿病、神经病变、ED(勃起功能障碍)等病症导致射精反射通路出现器质性障碍时,应优先治疗原发疾病。若合并勃起功能障碍,可通过联合使用PDE5抑制剂(如西地那非等)改善勃起状态,从而促进射精。
总体而言,需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内科及外科病史,采取多维度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总结
延迟射精病理复杂且治疗困难,其中枢多巴胺系统是关键因素之一。多巴胺激动剂(卡麦角林、安非他酮、金刚烷胺等)虽仅有小规模有效病例报告,但在高催乳素血症及抗抑郁药诱发性延迟射精中展现出潜力。
另一方面,多巴胺能补充剂(如豆蔻、L-酪氨酸等)虽具备理论合理性(如前体物质补充及压力缓解),但缺乏高质量证据证明其能直接改善延迟射精本身。延迟射精的管理需采取整体性策略:以评估并纠正内分泌异常(如低睾酮/高催乳素)、致病药物及心理社会因素为基础,根据个体需求优化药物与补充剂方案。
综上所述,尽管证据有限,但库纳普里恩斯(库纳豆;通过天然L-多巴支持多巴胺系统,提示可调节催乳素)和育亨宾(通过α2受体阻断辅助唤醒与性感受启动)仍可视为值得考虑的延迟射精补充剂。建议在最小剂量、单一药物、短期评估中确认安全性后,将其作为基础治疗的辅助手段同步应用。
作者:元神賢太
青山赛俪丝医院/船桥中央医院院长/医疗法人社团赛俪丝理事长。1999 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 日本外科学会认证外科医生。 美容外科医师资格(日本美容外科学会)。 美容外科医生协会理事。 拥有超过 20 年的美容外科医生、包皮和阴茎治疗经验。 被命名为LIPAS和LIPAS G的创造者,是日本领先的专家。 他在 Youtube 的 “元神Channel”上开设的男性性爱讲座广受好评。他还将改善男性更年期(LOH 综合征)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LIPAS和LIPAS G是医疗法人社团赛俪丝的注册商标。